按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應負擔保之責者,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但依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民法第359條定有明文。所謂解除契約顯失公平,係指瑕疵對買受人所生之損害,與解除契約對出賣人所生之損害,有失平衡而言。則買受人解除契約是否顯失公平,自應比較買賣雙方因解除契約所受損害程度而為判斷。又按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由他方所受領之給付物,應返還之;受領之給付為金錢者,應附加自受領時起之利息償還之,民法第259條第1款、第2款定有明文。
司法審判實務進一步認為:系爭房屋平頂樓板、樑及柱等結構體,有鋼筋鏽蝕膨脹導致混凝土龜裂及裂縫現象、局部樓板及鋼筋鏽蝕情形嚴重、混凝土大面積剝落、樑混凝土強度嚴重不足等情形,足以危害系爭房屋之結構及居家安全等瑕疪。而本件的物係屬區分所有建物,其餘樓層之混凝土氯離子含量、鋼筋鏽蝕情況、鋼筋混凝土裂縫損害情況皆屬不明,要以全棟建物補強修復方式,處理本建物的損害有其困難,僅能以所有權專有之範圍進行修復工程,惟系爭房屋包覆於鋼筋外層之既有混凝土已失去保護鋼筋防鏽蝕之作用,混凝土強度嚴重不足,此外混凝土內含之氯離子依現有技術無法完全去除,縱使進行修復補強亦不易回復系爭房屋原設計之強度及安全,自足以影響原告日後居住使用系爭房屋之安全性,若認原告不得以系爭房屋有危害居住安全之瑕疪為理由解除契約,而僅得請求被告減少買賣價金,此顯有違原告係欲買受可供安全居住使用房屋之真意不符,亦對原告造成重大損,原告主張解除系爭買賣契約,即屬有據。(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07 年度重訴字第 683 號民事判決參照)